1875年,对于丹麦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一年,安徒生去世。这位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回到了父亲母亲的怀抱。而他所热爱的祖国正驶在富裕的航道上。正如他在《天鹅窠》的末尾抒写的一样“许多世纪将会过去,但是天鹅会不断地从这个窠飞出来。世界上的人们将会看见它们的飞翔,听见它们的歌唱。要等人们说"这是最后一只天鹅,这是天鹅窠里发出的最后一段歌声",那时间还早着呢!”

  这一年,欧洲最早的农业合作社在丹麦诞生。根据有关国际合作社组织对合作社的定义,合作社是一个由个人自愿组成的、通过一个共有的企业实现其同一经济、社会和文化目的和理想的自治组织。而农业合作社在丹麦农业“百年奇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和现代化家庭农场、专业化公司一道构成了丹麦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铁路、航运的发展,北美、俄国、澳洲等地区的廉价粮食成批涌入欧洲,对丹麦的农业造成极大冲击。丹麦的农业生产不得不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是,分散的农民面临诸多困境,供给规模太小、市场信息不灵、加工储存设施简陋等等。在生存压力下,合作社应运而生,它在加工和流通领域把农民组织起来,展开大规模的、集中的加工与销售活动,大大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也有学者认为,欧洲工人合作运动对丹麦出现农业合作社也有一定影响。1866年,一个名叫汉斯·克利斯丁·索尼的牧师,把英国罗虚代尔消费合作社模式引进到丹麦日德兰地区。由于丹麦不存在大批破产的手工业工人,这一模式没有引起较大反响。两年之后,一个名叫赛福林·乔根森的商人在日德兰建立了一个合作商店,受到农民欢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