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发布文章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抓住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一是要推进理论创新。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首先要坚持继续推动思想解放,坚持实事求是,以思想创新引领实践创新。

二是要推进制度创新。各种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能点燃这个新引擎。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优势都发挥出来,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可以提高技术进步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形成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同时,科技创新可以发挥积极的外部性和强大的技术扩散效应,并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内生化形成收益递增型的新经济增长趋势。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模式创新,加快跟踪全球科技技术前沿和创新制高点,推动新要素创新、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创新、新流程工艺创新,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四是要推进文化创新。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亟待推动文化创新,真正形成促进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

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应确立市场经济的各类主体的地位,同时发挥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各类市场主体根据市场机制,遵循市场化规律和成本—收益原则,实现产品创新、要素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知识产权环境、人力资本投资与研发环境、监管环境,营造公平竞争与创新发展的环境。

二是要处理好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良好的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保障,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逻辑下,亟待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全球技术创新实践和前沿科技发展经验表明,技术进步首先取决于一整套良好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因此,新常态下既要实现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进步效率,更要通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制度供给效率,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才能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促进。

三是要处理好创新驱动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把科技创新与振兴实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进步与构建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结合起来,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中提升产业能力和发展新动能。同时,要把发展制造业服务化以及服务经济的发展与创新驱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四是要处理好创新驱动与开放发展的关系。既要强调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也要在开放发展中实现创新发展。在科技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封闭条件下的发展无法实现创新。现代科技进步,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创新网络体系。只有通过开放发展,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才能真正吸收国际前沿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也进入了亟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新阶段,特别是在一些事关国家发展核心利益、战略利益的高科技领域,单靠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而且,真正的核心技术也是买不来的。因此,要把开放发展与创新发展,特别是开放发展与自主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创新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五是要处理好创新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关系。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因此,就要让创新发展引领好协调发展,支持好绿色发展,推动好开放发展,服务好共享发展,从新发展理念的整体联系中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六是要处理好改革创新与历史传承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创新发展既要服从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亟待新动力的现实需要,也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根基,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创新规律的一切创新行为和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