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2月,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清醒,坚毅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由此出发,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形成澎湃之势,浩荡前行。时光如水静无声,四十年间一弹指。历史,总是在这样的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历史,总是在这样的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极富教益、弥足珍贵的启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一重要论断,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40年改革开放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科学概括。

改革开放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人民”这一概念既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其一,“人民”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力量,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其二,“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改造主观世界,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其三,“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众多人组成的集体,而不是单个的人。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列宁把这一论点称之为“历史哲学理论的最深刻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列宁也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在更广泛、更普遍的意义上,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新时代,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样的人民,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前的一切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历史地看,为人类求解放则是一个次第展开、逐步实现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创立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848年,却跨越三个世纪。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丰富的基本内容,也是改革开放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厚的理论基石。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