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辖194个农村社区、农村居民33万人。2018年,全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14.5%,收入过百万元的农村社区达到151个,占总数的78%,村均资产达到1.1亿元,稳居全市首位。城阳区坚持精准发力、分类推进,多途径、多渠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全面搞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强化投入,建立集体经济政策支持机制。扎实推进“消薄”工程,针对经济薄弱社区运行经费缺口,实施区、街道两级财政兜底保障;针对经济薄弱社区异地购建经营性物产,实施区财政一次性资金补助;针对经济薄弱社区的厂房出租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施三年等额扶持。出台旧村改造支持政策,减免旧村改造相关建设费用,将土地“招拍挂”净收益全部返还社区,直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明确旧村改造要按一定比例配建集体发展用房,支持集聚型社区对整合的土地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近年来,区财政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支持生态保护区内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每年落实库区移民专项资金400万元、直补资金460万元,用于支持库区移民社区发展;每年安排3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定向用于省、市、区三级经济薄弱社区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每年安排600万元托底经济薄弱社区“保运转”支出。

分类施策,推动强中弱三类村庄集体经济发展。一是转型升级促经济强村提质增效。借力国际国内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高端智力,加快推动老旧园区转型、低效载体盘活和工业进园上楼。目前已在全区52个社区建设集体厂房和网点40余万平方米,社区集体年增收5000余万元、村均96万元。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城中村、城郊村依托区位优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企业、大院校、大超市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保洁绿化、生活物流等服务,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比如,棘洪滩街道前海西社区依托动车工业园,建成配套服务园区,引进了30多家商贸物流企业落户,集体年增收230多万元。二是盘活资产促中等村发展壮大。通过旧村改造、对口承接经济强村项目转移等途径,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对利用旧村改造收益资金和腾出土地规划建设的网点房、写字楼、出租公寓等集体物产,坚持只出租、不转让,确保长期受益。近年来,全区累计实施社区开发项目1403个,总投资41亿元,完成旧村改造70个,带动100余个社区盘活资源50余万平方,每年为集体增收8300余万元、村均40余万元。三是多方帮扶促薄弱村自立自强。开展“三帮一”活动,组织经济强村、企业和区直单位三方联合,帮助经济薄弱社区定规划、筹资金、上项目。开展“双强”扶持活动,以培强、扶强为核心,突出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物业租赁等业态打造,累计培育产业项目123个,帮助薄弱社区增收2000多万元。组织乡村振兴工作组,全区共派出7批帮扶工作组、258个驻村工作队,带去帮扶资金2100万元、项目3123个,带动42个薄弱社区摘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