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合作、传承创新

——上海集体合作经济研究成果发布会暨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综述

上海市集体(合作)经济研究会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届“学会学术活动月”中,于20121025日在浦东新区档案馆召开“上海集体合作经济研究成果发布会暨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研究会名誉会长、顾问、理事、团体会员、个人会员、专家学者及邀请者等100余人出席会议。会上,本的发布词集中反映27年来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中国合作经济网》、《上海集体经济》等“一网三刊”发表的成果;制作反映本会历程、成果、荣誉、智库的个性化邮折;制作汇集1999年至2012年“合作经济调研”的光盘;编辑与市社联市中小办等有关部门合作完成的股份合作课题研究报告等。

会议围绕“互助合作、传承创新”主题,就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副会长陈兆忠主持会议,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顾问、本会名誉会长范大政在会上致辞,本会会长严镇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集体合作经济》主旨演讲;浦东新区集资委集体资产管理处处长汪燕飞市农村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农村经济》主编顾吾浩,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主任丁明昌,闵行区农委主任刘明,上海铁路综合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嵇筱根,上海长江企业发展合作公司董事长张素芳,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黄文忠7位专家和企业领导进行演讲。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沈瑞良点评说,这次发布会不仅集中展示了上海城乡集体合作经济研究的成果和几代执着集体经济改革和研究顶级人才,而且为上海城市与乡镇、政府与企业以及工业、手工业、农业、交通、服务业等行业中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转型发展,搭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交流平台。我们应该相信,上海新型集体合作经济必须成为、而且完全能够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国有、集体、外资、民营“四大支柱”之一。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自198511月成立至今,已经整整27年了。本会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运而生,伴随着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不断前行。27年来,无论是在广大集体企业摆脱“一大二公三纯”束缚的蓬勃发展时期,无论是在转轨改制中出现了集体经济被边缘化的倾向,无论是在党和国家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本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方向,坚持劳动者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愿景,研究集体经济改革创新的新情况,提出推进城镇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新建言,丰富马克思集体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新思想;在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支持帮助下,始终如一地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关键时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传承薪火,开拓创新,不遗余力地宣传、呐喊、探索新型集体经济理论,维护集体企业权益,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创新,努力做到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书籍近20本;获得国家教育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社联、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等21项奖项,其中部、市级奖项2项;独立或合作研究课题20多项;召开大型论坛、研讨会近30次。本会创办的《上海集体经济》杂志改版4次,共发行150多期;与研究所合作出版的《城镇合作经济信息》、《合作经济调研》,成为宣传交流我国集体经济理论和经验的平台,在学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理论创新,探索新型集体经济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顾问、本会名誉会长范大政在《集体经济需要鼓励、扶持,更需要探索》致辞中强调,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发展集体经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对集体经济作出过重要指示,在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都对集体经济有重要的论述。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更是证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发展集体经济方针政策指引下,集体企业解放思想,冲破“一大二公”的束缚,摒弃“二国营”模式,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标志着我国城乡集体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期。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合作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劳动者共同富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增添了新的光彩。

本会会长严镇博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集体合作经济》主旨演讲中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时期,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要特征的集体合作经济出现了多种新的实现形式。本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新型集体经济进行探索和研究。2002年提出“劳动者通过劳动与资本的联合创造的新型的集体企业不断涌现”,“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2004年的“大力发展城镇新型集体经济——谈新型集体经济的形式、特征和发展”、“与时俱进地认识集体经济的新变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多种新型集体经济”、“新型集体经济是符合现代产权理论的制度安排”、“新型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与法律支持”等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2005年上海市政协办公厅的《建言》刊登了时任本会会长、市政协常委范大政“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探讨”一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等文章被“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和人民日报等媒体采用。本会关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观点直接送到党和国家的领导部门,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学界的认同。

正如本会顾问刘刚同志所说,新型集体经济是相对传统集体经济而言的,它是改革传统集体经济的产物。新型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经济,是集体经济新的经济形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组织形式。新型集体经济实行政企分开,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实行自主经营,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转换经营机制,开拓广阔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新型集体经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着广阔发展前途。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新时期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正确道路。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黄文忠在《为研究公有制经济理论献出爱心》演讲中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引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句:“科学的入口处就像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他说,潜心钻研理论,是自己的一种爱好和追求。集体经济研究会一贯鼓励会员们大力研究问题、撰写论文,充满了对每一个理论探索者的支持和鼓励,营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环境,使会员们心情舒畅,乐意探讨和奉献。使自己有展现才华的舞台。近几年我所获奖的6篇论文都是集体经济研究会帮助输送到上海市社联、市委宣传部参与评奖的。

 

完善制度,深化集体产权改革

上海浦东新区集资委集体资产管理处处长汪燕飞在演讲中,重点介绍《关于加强浦东新区街道城镇集体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出台背景及重点内容。他说,《意见》的出台,一是街道集体资产的监管组织体系亟待健全。浦东新区从成立至今,街道集体资产监管体制虽然经过几次大的变动,但许多街道的监管体制仍不健全。二是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亟待加强。经过调研,发现街道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如资产性质混淆、产权属性不清、资产关系不明晰、资金使用缺乏规范统一制度等等。对此,浦东新区制定《意见》,从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等三方面提出要求。

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农村经济》主编顾吾浩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演讲中,从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处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阐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重点。他说,撤销村队建制后,其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成为农民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到去年年底,上海农村集体总资产为3230.6亿元,净资产为972.2亿元,呈现三大特点,即三个“70%”:70%在近郊;70%为各区管理;70%为镇级资产。因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明晰产权,保值增值的需要;是改变产权虚置,共享成果的需要;是加强管理监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根据农村的经验,他认为改革的重点是组织法人化、资产股份化、管理民主化、分配公平化。为此,第一,要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第二,要实施村级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第三,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四,要建立合理的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

上海市闵行区农委主任刘明在《闵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探索及建议》演讲中,介绍该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他强调在城市化中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一是失地农民成为弱势群体,二是农民成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三是农村集体资产需要处置,四是农民利益的保护。他说农村在城市化中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经过3个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至2002年的自发改革,2003年至2010年的推进改革,2011年至现在的总结经验。改革的做法主要是抓住:农龄统计(从1956年合作化开始、张榜公布)和资产清理(厘清净资产)。改制的形式是从各村实际出发,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优化功能,推进集体企业转型发展

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主任丁明昌在《优化联社功能  促进转型发展》演讲中,从坚持以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当好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帮手;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切实加大创新转型力度,不断提升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坚持以稳定为基石,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为城镇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等三个方面阐述,作为城镇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和政府服务企业平台的联社如何落实服务载体、构建服务平台、办好服务实事,如何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在联合中求发展,怎样稳机构、强基础、拓队伍、重民生,涌现出加大科技投入、生产太阳能翻板为“神州”5号、6号、7号、8号和“天宫”1号以及国庆60周年空中加油机的配套设备的上海协力卷簧制造公司;使各级联社和企业在产品经营、技术创新和项目开发、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联手合作;妥善处理企业改制和动迁中的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了企业与员工的稳定。

上海铁路综合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嵇筱根在《学习哈尔滨厂办大集体深化改革的思考》演讲中,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资产经营情况。面对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企业努力应对,使企业效益在全国铁路系统厂办大集体中名列第一。第一,企业把原来片面追求经营高指标调整为实际指标,以利于提高职工收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用2年时间,解决部分单位1000名职工公积金缓缴问题;为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参加大病医保补助,确保了企业的稳定。第二,做好企业的转型发展,提高职工上岗率,把原职工自己经营的业务逐步调整转向劳务输出型。第三,盘活资产,稳妥处置存量资产,确保企业职工收入年年有增长。第四,从实际出发主动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上海长江企业发展合作公司董事长张素芳在《让“长江刻字”和“集云阁”的品牌更放光芒》演讲中,介绍企业作为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老集体企业(1992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2001年销售1200万元,利润不足万元;2011年实现销售1800万元,利润230万元;2012年有望实现销售2000万元,利润240万元。10多年来,企业积极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强本固基,稳定主业,开拓经营,使企业终于摆脱困境,走向效益提升、品牌振兴、稳定持续的发展道路。企业抓队伍建设、推品牌建设、重以人为本,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根据市场和资源分布情况做大销售,鼓励一线销售员工勤奋工作多创效增收,开展清理整顿规范制度;利用广告、包装、门店布置及各种营销手段,宣传扩大“长江刻字”“集云阁”品牌的影响,让顾客了解篆刻文化内涵,欣赏篆刻艺术的美妙,引导篆刻印章的消费,拓展经营范围;把企业办成员工自己的企业,坚持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推行厂务公开,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坚持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从而取得了实效。

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郝德良在点评中说,浦东新区对街道集体资产管理的先行探索、上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精到、城镇联社优化联社功能促进转型发展、闵行区提出在土地增收中保障农民利益问题、铁路厂办大集体面对困难和问题迎难而上、老集体企业利用优势使“长江刻字”和“集云阁”品牌闪光、黄文忠教授代表一批热心于集体经济资深专家的拳拳之心,充分体现出老领导老专家与中青年同志、专家学者与企业部门、城镇与农村、学会与学会之间的相互联动、相互渗透,交流合作、优势互补。

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沈瑞良提出三个建议:第一,要依托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各地联社,加强部合作,在政策上进行突破,使上海成为集体经济政策突破的试验田。第二,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把上海建设成为集体经济的研究高地,争取把国际性机构、合作经济机构办事处放到上海来。第三,上海搞一二个集体经济产业园区,形成一个有研究基地、试验园区的格局,互相促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