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是衡阳市所辖的县级市,有1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64个村、44个社区。自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较好地完成了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有改革任务的400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等工作,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00个,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131个,实现年分红591万元。

一、选准试点先行

作为全国第二批改革试点单位,常宁市筛选了社区型的宜阳街道、山区型的洋泉镇、矿产资源型的柏坊镇和农地流转型的西岭镇4个乡镇的12个村(社区)作为改革试点村(社区)。在试点过程中,摸索出“十一步工作法”,即成立改革机构、培训骨干、村民表决启动改革、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通过方案、筹备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大会、召开成立会及选举产生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发放证书及登记注册、总结完善。先后制定了《成员身份指导意见》《股权设置与管理办法》《股权有偿退出办法》《股份继承办法》《成员登记备案制度》《股权抵押、担保贷款》《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等政策性文件。在工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精心组织,环环相扣,为全市的改革铺开提供了模板。改革试点工作经历了从上热下冷、到群众不冷不热、再到干部群众热情高涨的变化,逐渐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尝到了改革“甜头”,许多村(社区)争当改革试点村(社区),由“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

二、紧扣重点推进

始终把握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和股权管理四个重点。一是在清产核资上,坚持“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账内清查、账外核实”的原则,按照“清查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的工作程序,实行两轮公示。首先核实村级固定资产,厘清债权债务,然后摸清耕地、林地、水面和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情况。对所有资产实行两榜公示,再召开成员代表会予以确认。经清查核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10054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190万元),比清查前增加49735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为271.42万亩,其中农用地总面积235.87万亩。二是在成员身份确认上,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根据实际情况从宽界定,明确11种应当认定、9种不予认定和7种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认定三种类型。依照“户主申报—调查核实—审核甄别—户主确认—三榜公示—大会审议”的工作流程,开展成员身份确认。农业村主要以改革基准日实际在册的人口情况登记为基础,城中村、城郊村和村改居社区以祖居户为基础,进行成员身份确认。全市共审议相关人员89.93万人,其中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5.33万人,成员身份确认比例为83.77%。未认定为成员的,主要是国家公职人员、空挂户等。三是在股权设置上,在全市已成立的13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中,绝大多数村只设立了成员股,未设集体股,只有少数村设置了集体股。成员股的种类,最少的1种,为人口股,最多的有6种,为人口股、土地股、农龄股、资金股、贡献股、扶贫股。四是在股权管理上,全市所有村(社区)均采用“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模式,以减少利益冲突,降低管理成本。

三、瞄准多点发力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组施策。对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村组,着力抓资产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全市有128个村(社区)实现了“资产变股金”,量化集体资产2915万元。对没有集体经营性资产,但土地流转面积大、产业基础较好的村组,积极动员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鼓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按面积量化到人、登记发证到户,农民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全市有56个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实现了“资源变股权”。对既没有集体统一经营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又没有产业项目的村组,重点抓好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确权确股不确股值”的方式,由集体经济组织配股到户到人,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四、直面难点创新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难点,常宁市巩固并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成果,创新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模式。一是资产经营型模式。全市有134个村(社区)利用城郊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物业经济,通过经营、盘活集体资产,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44.25万元。二是资源开发型模式。全市有106个村(社区)依托林业、水面、旅游等资源优势,发展林业、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年创收204.12万元。三是股份合作型模式。全市有91个村(社区)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经营,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88.39万元。四是产业带动型模式。全市有108个村(社区)通过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法,做活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文章,流转土地40万余亩,引进农业企业30余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0家,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为265.60万元。五是服务创收型模式。全市有34个村(社区)通过给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小区物业、市政管理、基础建设、社会养老等服务,年创收73.94万元。

通过改革,村级组织架构呈现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并行的新局面。目前,全市先行试点的40个村(社区)正在积极探索政经分离。依托资产监管平台,建立和完善了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运营管理制度、非经营性资产运营管护制度、财务民主管理与公开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活力有效释放出来,助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村一业”的新路子。